正版 2015走进乡村.向乡村学习2015年城乡规划专业三校联合毕业设计 华科大建规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书籍 书.
- 产品名称:2015-走进乡村.向乡村学...
- 是否是套装:否
- 书名:2015-走进乡村.向乡村学习-2015年城乡规划专业三校联合毕业设计
- 定价:95.00元
- 出版社名称:华中科技大学
- 作者:无
- 编者:华科大建规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 书名:2015-走进乡村.向乡村学习-2015年城乡规划专业三校联合毕业设计
今天我们还有6亿多的人口生活在乡村,据学者估测,基于国情,我国未来将至少还有4亿人生活在乡村地区。2008年《城乡规划法》的颁布、2011年城乡规划学科的独立及2012年“城市规划”专业更名为“城乡规划”专业,宣告了城乡二时代的结束,乡村规划和城市规划成为了不可分割、同等重要的学科及专业组成部分。然而,面对乡村规划这一重要领域,我们的认识还很肤浅、规划方法还很不得当、规划结果还不甚理想,甚至连“乡村规划为谁服务”这样的基本问题都尚未达成共识。要解决上述问题,教育需要先发力,引导学生走进乡村、走近农民,探索乡村规划的价值观,并思考乡村规划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中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三所地域特色鲜明、在乡村规划、研究方面各具有特色的院校走到了一起,建立了以“乡村规划与研究”为核心的毕业设计教学联盟,每年在一个省选择具有地域特色的三种不同类型的乡村展开规划及研究,目的是针对广大的中西部地区乡村,探寻如何通过适宜性规划保持村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提高生产空间效益、提升生活空间品质,输发展成“美丽乡村”,让乡村留住“乡愁”。这也是中西部院校城乡规划教育急需面对的问题。
宗旨005
前言007
概述008
选题011
规划设计成果013
江夏区五里界街道乡村发展战略研究及相关村庄规划014
设计任务书014
调查与研究015
规划设计021
指导老师点评068
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乡村发展战略研究及相关村庄规划072
设计任务书072
调查与研究073
规划设计078
指导老师点评121
襄阳市欧庙镇、卧龙镇乡村发展战略研究及相关村庄规划125
设计任务书125
袁巷村村域规划与村湾规划设计126
新街村村域规划与村湾规划设计137
木桥村村域规划与村湾规划设计147
千村村域规划与村湾规划设计157
洪庙村村域规划与村湾规划设计169
指导老师点评186
学生感言189
毕业设计总结199
致谢201
附录202
相较于城市规划,乡村规划对于大多数师生而言仍然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如何研究乡村,如何编制乡村规划,如何推进乡村建设,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学习的地方。因此,在乡村规划的主题下我们提出了“走进乡村,向乡村学习”的联合毕业设计宗旨,意在倡导务实、谦逊的工作态度和深入田野的工作方法。
(咨询特价)年的三校联合毕业设计由华中科技大学负责组织与选题,在遵循三项基本原则和乡村规划主题的前提下,我们结合湖北省乡村的类型特征,拟定了大都市周边地区、山地地区和平原河网地区三种类型乡村的选题方向,在湖北省住建厅及相关市县的大力支持下,*终确定了三个毕业设计课题:
(1)大都市周边地区——武汉江夏区五里界街道办
(2)山地地区——宜昌市长阳
(3)平原地区——襄阳
鉴于三个地区的乡村发展条件、发展现状以及发展需求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毕业设计三个课题的任务目标和任务要求设定也有所不同。此外乡村规划尚缺少一套*的、法定性的、系统性的编制规范和编制方法,此次的三校联合毕业设计也试图通过不同的选题和任务设定,对乡村规划编制的成果形式、技术方法等进行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基于乡村发展的时代使命感和城乡规划教育的责任心,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于2015年共同组织了以“乡村规划”为主题的三校联合毕业设计联盟,并希望通过开展持续性的乡村及乡村规划研究与教学实践,积累乡村规划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为我国乡村发展及乡村规划教育尽一份绵薄之力。此外该联盟以“走进乡村,向乡村学习”为主旨,意在倡导务实、谦逊的工作态度和深入田野的工作方法,鼓励师生走出课堂、走进乡村、接触农民,向乡村学习乡村规划的原理与方法。
(咨询特价)年的三校联合毕业设计组织者结合湖北省乡村的类型特征,拟定了大都市周边地区、山地地区和平原河网地区三种类型乡村的选题方向,选择的三种类型的乡村在湖北省乃至中部地区是较为典型的,对师生们深入了解中部地区的乡村发展、探索中部地区的乡村规划具有积极的意义。鉴于三个地区的乡村发展条件、发展现状以及发展需求有较大的差异性,毕业设计三个课题的任务目标和任务要求设定也有所不同。此外乡村规划尚缺少一套*的、法定性的、系统性的编制规范和编制方法,因此此次的三校联合毕业设计也试图通过不同的选题和任务设定,对乡村规划编制的成果形式、技术方法等进行积极而有益的探索。